琼花,大家可能会很陌生呢,它可是史上特有的扬州市市花,称之为昆山三宝,是史上特有的名贵花种,有关琼花的传说历史有众多记载。那么,远在扬州的琼花又为何会跨越千山万水与我们粤剧产生渊源,并成为粤剧文化标志呢?
别离人对奈何天,离堪怨,别堪年,离心牵柳线,别泪洒花前。苦相逢,才见面,不久又东去伯劳,西飞燕……这段经典是否有人熟知呢?小编属于‘粤剧发烧友’ 对其时而气势磅礴、时而低回婉转的演绎所感动。
全国依然有十多个剧种活跃在这片南粤大地的舞台上。当其中首数享有南国“红豆”美誉的唯有粤剧。
还是回归主题吧!跟随小编来找寻这一段粤剧与琼花千丝万缕的缘分故事吧!
故事的起源要从火神华光说起!
引言
粤剧艺人崇敬华光, 尊为师祖。马灵耀是大闹琼花宴而自号为华光。
圣母娘娘庙前,一株素不开花的琼树突然开出一朵上香三十三天、下香五湖四海、三界皆闻香味的琼花,圣母献鲜花于玉皇,玉皇特恩赐琼花宴,有功者可插琼花、饮御赐酒。太子见众臣均不敢冒昧饮酒取花,便妄将花插到自己头上。马灵耀不服,大闹琼花宴,抢过琼花,并饮御酒,自号为华光。华光保护了粤剧的存在而被粤剧艺人敬尊为师。
传说 1
传说 2
玉皇大帝听闻凡间粤剧,诲谣诲盗,道德败坏,因此派火神华光火烧戏棚。当华光下凡放火之前,发觉粤剧不但没有诲谣诲盗,更是宣传忠、孝、节、义,发扬善恶有报之高度教化,于是打消火烧戏棚的主意,还吩咐杂箱叔父在舞台前烧黄烟,回宫向玉帝覆旨,使戏棚逃过灾劫,从此戏班中人及有关演艺工作者,均尊称华光大帝为祖师。
玉皇大帝听闻凡间粤剧,诲谣诲盗,道德败坏,因此派火神华光火烧戏棚的故事与粤剧在清朝遭下令封禁的现实相关连,详细故事如何请听在下细诉。
1855年(咸丰五年)朝逄禁演粤剧。始因粤剧名角李文茂发动岭南反清起义,而广东总督更对粤剧深恶痛绝,下令解散所有粤剧戏班,焚毁粤剧会馆,粤剧艺人逃亡四乡。佛山遂成为粤剧艺人集散之地。
李文茂响应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与天地会的反清复明串连活动相关连的。而天地会是把华光大帝与天地会五祖以及关帝同属主祀之神。
可知粤剧艺人尊敬华光以及“琼花” 演变发展为粤剧文化标志性符号,这两者的由来与其社会因素。
来过粤晖园的朋友应该对‘南韵馆;不陌生吧’品粤剧的绝佳场所!
馆内分上下两层,底层为观众席能容纳进800人同时观看表演。由于南韵馆独特的造型,内部采用现代歌剧院的设计及音场效应,所以音色效果极佳。
南韵馆节假日会组织不同的节目表演,类型丰富多彩。节目以岭南格调为主,辅之以杂技、歌舞,适合不同层次和年龄阶段的游客观看。平时也可社会团体会议、培训、年会、拍卖等活动使用。